幾年前就知道到新化有一個由街役場改裝而成的古蹟餐廳,

不過一直沒機緣造訪,

這趟關子嶺之旅,走過永保安康後,到這裡用餐。

 

 

「街役場」,就是日治時期的鎮公所。

搖身一變,成為具有浪漫懷舊氣氛的現代餐廳。

 

 

日治時期曾經繁榮一時的新化,舊稱「大目降」,

早年原為西拉雅平埔族聚落,

「大目降」為西拉雅語TAVOCAN音譯,意為「山林之地」。

曾在全國歷史建築百景票選中榮獲第4名,

屬於歷史建築的新化街役場,是大目降文化園區的重要地標,

 

 

摩天大樓高高聳立,透天洋房豪華富麗,

都比不上它的質樸古意,

渾厚典雅的造形,在在透露著它不平凡的過去。

 

 

街役場是1934年所建,當時的街長梁道捐地,

規劃設計的則是留學歐洲的日籍建築系學生。

1910年起,日本統治者在台灣實行「市街改正計劃」,

許多都市最熱鬧的街道都因此換上了嶄新的面貌。

西方建築語彙成了裝飾台灣建築的新元素,

新化街役場也趕上了這股流行風潮。

 

 

比起一般民宅,街役場設計者更有空間、更多資源揮灑創意。

他們以文藝復興時期晚期的歌劇院為藍圖,

擎畫出新行政空間,突破公共建築的方正思考。

弧狀簷廊,勾勒出優美的詩意線條,

大門的圓栱柱則帶來威嚴的安定感。

外觀使用與台校舍相同的窯燒十三溝面磚,

白色洗石子並選用草綠色漆粉刷,

綠褐色,為整棟建築定調為穩重。

 

 

新化街役場,為彰化以南僅存的同類型建築。

 

 

外圍木造地板結合花草景觀

 

 

綠竹生意盎然襯托著古意

 

 

大大的扛棒上寫著..

歷史軌跡的1934

質樸的古建築

見証著大目將的風華年代

 

 

歡迎入內參觀,不收門票,

即使不用餐也可以參觀。

 

 

配合古蹟設計的名片

 

 

當時新化街長(等同現在的鎮長)「梁道」先生是個重要的人物,

引領大目降的黃金歲月。

 

 

進入街役場感覺最特殊別的是櫃檯前那片發著藍光的地板,

可供人透視地下風光。

 

 

保留著地基結構,還有幾根成人手臂粗大的繩索。

才知我們腳下是停車場,

當初要蓋停車場時,將街役場暫遷至它地,

等停車場建成,再搬回此地。

而引我好奇的繩索,便是人力搬遷時用來遷拉的!

 

 

千人移厝斷繩

這是2000年5月21日時移厝時斷裂的繩索,

懸掛於牆面,以為紀念。

 

 

主體是鋼筋混凝土的建物,屋面為木桁架覆瓦,

下方為單層矩形的量體,內部空間一字排開,

藉由正面的走廊連接後側三個主要辦公空間,

並由圓拱及三折拱構成的墻面作區隔。

 

 

二樓的閣樓空間,用餐時貼近屋頂的木桁架。

 

 

往右..這是原本的走廊

 

 

進去有較方正的格局,

分成幾區,應就是辦公室。

 

 

往左..只有一走廊

 

 

喜歡花花草草,

連壁紙上的花花草草都喜歡。

 

 

走訪室內格局後,

看上這三角形的個人空間,

我們坐定位了。

 

 

開水後方..

一條巨繩

一千五百顆心

延續了古建築的生命力

想像..那一千五百顆心,令人感動的場面..

 

 

水果沙拉

除了生菜還有有芭樂、西瓜和橘子,當季的水果蠻甜的。

 

 

烤得香酥的麵包有奶油內餡,

濃湯也好喝。

 

 

老公的澳洲嚴選菲力牛排360元,

又厚又大片,有滿意 !

 

 

我的古蹟特選豬排250元,

份量也不少,有三大片,這回有吃完

 

 

甜點是布丁和奶酪,

我不敢吃,撐了老公

 

 

飲料是紅茶&綠茶

 

 

吃飽來逛逛,

走復古風的雅致內部空間。

 

 

聖誕節前有不少應景的擺飾

 

 

喜歡散播希望、快樂與幸福的小天使。

打從內心關懷的精神力量,

其生命之火將不斷散發出光熱,

讓人生充滿朝氣與活力。

 

 

走出街役場,看到古蹟的再利用,

保存的不只是建築本身,也保存了「人」的元素。

如果我們將古蹟視為是富有生命的有機體,

它的生命,將會是來自於與人的密切互動。

在新化街役場,再次發現古蹟再利用與地方發展的結合。

 

 

再來到旁邊的金馬獎影帝歐威紀念館

 

 

裡面有新化人影帝歐威的各種文物照片,

還規劃了一處只有9人座的新光電影院。

 

 

歐威和柯俊雄是當年影視圈的台灣鉅星,

他比柯俊雄早成名,卻英年早逝,

凝固在三十七歲,終結的那一年引人無限的懷念!

 

 

有時間看場經典懷舊影片,

欣賞影帝的昔日風采也不錯。

 

 

楊逵文學紀念館、歐威紀念館與一旁的街役場,

三幢建築比鄰而建,可謂新化老街的鐵三角。

 

 

台灣文學家..楊逵文學紀念館,

質樸外觀展現出楊逵直率、堅毅個性。

 幼時接受日本教育的楊逵,曾赴日求學,

返台後開始投入各種農民運動及文化運動,前後受日警逮補十次。

從事社會運動之餘,楊逵也慢慢領悟到文學也是服務社會的一個媒介,

因此而開始嘗試文學創作。

 

 

紀念館主棟分成2個部分,

1樓為人間楊逵展示區,有著楊逵生前的平日生活紀錄,

2樓則為文學展區,展覽楊逵文學創作。

獲得楊逵家人大力支持,

提供許多楊逵生前創作文物、手札、照片等珍貴資料,

讓紀念館收藏豐富。

 


 

台灣有許多老街,

小地方的老街名氣不大,但一樣精彩,

新化老街就是其中之一。

 

 

日本殖民政府選定實施「市街改正」的地點都是當時最繁華的主要街道,

這些街道多為水運或陸運的重要交通樞紐,也是貿易最盛行之處,

殖民政府要求道路依規定拓寬成統一寬度,迫使商家重建屋舍;

當時能在主要街道上做生意,自然都是民間社會中較富裕者,經濟不成問題,

於是不少人趁著道路拓寬紛起洋樓或弄個花俏的立面。

 

 

「市街改正」的建築物出現了許多巴洛克、哥德、希臘、羅馬的繁複裝飾,

但台灣匠師則在很洋化的立柱上刻上中國式的對聯,

或是在動章中加入了漢字的姓氏、行號;

日本建築師規劃,加入台灣匠師的心思創作,

像這樣的街屋,就是傳統建築研究學者傅朝卿說的「台灣的街屋」,

不屬於「巴洛克式」也不屬於「文藝復興式」,

只有在台灣才看得到。

 

 

新化..

有歷史,

有故事,

有美食,

舊瓶新裝又不改老建物之美。

走訪台灣的小鄉鎮,

發現最真的感動..

 


街役場 : 台南市新化區太平里中正路500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oci 的頭像
    joci

    愛作夢的貓 joci

    joc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