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身幽靜綠林中
百年老驛新生命
其實是在路旁看到"石榴驛"的指標,就跟著來了
經過兩旁稻田的路彎進來,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
"一甲子再現百年風華 石榴驛"令我們眼睛為之一亮,
是棟漂亮的木造建築,不但有停車場,也還有車位可停
ya~隨興的美好又添一樁
一旁屋頂長著青苔的瓦房捲門上的彩繪加上"苦夫夜扶"真是太有味道了
石榴因石榴溪流過而得名,原名為「石榴班」
1905年設「石榴班驛」,此石榴非彼植物"石榴",而是鐵道上的「石碴」
石榴溪、大埔溪優良品質的砂石,除了是建造鐵路所需要,更可因應當時軍用所需的大量石碴
1955年改名石榴,曾有八條大小鐵路交會,包括運輸蔗糖的糖鐵及縱貫鐵路
這不起眼的小站, 是當年縱貫鐵路未通車就運行的老爺爺百年驛站,
營收曾是全國火車站第一,連台北車站都望塵莫及
所以石榴車站是台灣最古老的車站,比台北車站、斗六車站成立更早,歷史地位也更為重要
翻新前的石榴車站埋藏在荒煙蔓草中,翻新整修完工後展開了新生命
雲林是所有縱貫線鐵路中最少車站的縣,由南到北只有石龜、斗南、斗六、石榴、林內5站,
特別的是,雙「石」夾了兩「斗」,過去繁華的石龜、石榴經中繼的斗南車站巧妙聯結了歷史與文化沿革
隨著時光流逝幾乎被遺忘,很多人都不知道有這兩座小而美、小而巧、小而古的車站存在
石榴車站整修完成後在2015年7月還有個「雙石奇緣」,石龜、石榴車站婚禮呢
走進車站,可見雲林縣歷史建築「石榴站車站及職員宿舍」沿革
雖然外面停了不少機車和汽車,都是搭火車的旅客,顯然我們是唯二的訪客
走進候車室,建物整體木頭完好牆壁卻斑駁清晰可見,看似故意的特色
有售票窗口卻無站務員,這裡是無人駐守的招呼站,僅停靠區間車,使用多卡通刷卡機
中間無座椅,只有靠窗一排
「雙石奇緣」張燈結綵的彩球還剩一顆高高掛
正反面都有分開的「石榴」二字
一旁階梯、地上也長了青苔,怎突然有在山上的感覺
更浮現了: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確實,在這觸目所及,滿眼青翠
翠綠高大的小葉欖仁下是厚實深綠的福木,且左右兩邊都有,很少車站是這樣的
先到月台看看
超過70公里以上部分依自強號票價計收,難怪我們從高雄搭自強號到台南扣款是區間車票價
回來走福木步道,還挺長挺美的,不過人稀少免不了有小黑蚊就是
左右兩側種的樹是對稱的,這一側有些裝置布置,還遇到已整修好的職員宿舍
看得出是有歷史的門牌和建物編號
未開放就在外面拍拍而已
石榴站香格秘境,來看看有什麼吧
覺得最有創意的就是這小火車,裝的是在地特色石碴和木材
台灣早期所需的物資如木材、石頭、鐵路建材等,都是來自雲林,而石榴又是極其重要的轉運點
一路走回來,旁邊則是綠油油的稻田
我們在這裡停留了不少時間,以整體環境來說真的很不錯,
本身是個很有故事又很有特色的車站,地方上也很有心發展觀光
這麼美的秘境車站,就是沒有什麼人來,覺得好可惜
也或許是這樣,才能讓我們享受到這樣的悠閒吧
2016/4
歡迎跟著愛作夢的貓 joci 趴趴走,好想知道我們會相遇在哪裡呢^^
石榴車站
雲林縣斗六市榴北里文明路3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