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義鄉
來義鄉位於台灣屏東縣東部中段,境內山高谷深,地勢起伏甚大,有來社溪、瓦魯斯溪、力里溪及多條野溪流經
居民以排灣族為主,人口在屏東縣八個山地鄉中排名第一,也是全國排灣族原住民人數最多的鄉
有來義村(八八風災後移居至新來義部落永久屋基地內)、義林村、古樓村、丹林村、文樂村、望嘉村、南和村等七村
古樓村
古樓村是來義鄉行政中心所在地,鄉公所、代表會、分駐所及衛生所都在此設立
而古樓村原名古拉拉霧( kuljaljau ),以前的部落是在來義溪上游的深山之中
舊名稱為古力雅力洋( kuliyaliyang )是因其舊部落位於溪谷邊的山坡上,經常受涼風吹襲之意
古樓是少數仍持續舉辦排灣族五年祭的地方之一,古樓村的入口小公園,為五年祭的固定祭場
祖靈屋是排灣族各種祭典祭祀祝禱的場所,透過巫師的祭祀和占卜,與神、祖靈. 溝通的所在地
這天祖靈屋未開放,在外看看而已,村裡的牆壁上也有很多彩繪陶甕、百步蛇等圖像
古樓法蒂瑪聖母堂
丹林大橋
斜張鋼纜脊背橋,全長346公尺,造型很有特色,是山林中的一抹粉紅
丹林大橋跨越林邊溪,連結來意古樓村與丹林村
丹林吊橋/丹林情人橋
丹林吊橋,位在來義丹林部落下方(屏113線/1.3K處),是最靠近平地的吊橋,與丹林大橋遙遙相對
全長約305公尺,橋面木條共有1,308階,站在吊橋上遠眺大武山,青山綠水,黃昏時看夕陽西下,很具情調,又稱「情人橋」
丹林吊橋是早期來義與丹林的重要的連接通道,目前旁邊興建了丹林大橋,交通運輸的功能已被取代
但因吊橋的造型相當優美,功臣身退後轉型為觀光吊橋
當初(102年)為台灣第二長吊橋、也是台灣單跨(中間無吊柱)的第一吊橋
不過現在吊橋好多,不知排行是第幾了
橘色加上對比強烈的藍色勾勒出原住民圖騰,和原住民文化完美融合,在翠綠山野中很吸睛
雖然有點斑駁,但雄偉又壯麗的橋柱和寬闊的美,還是留下深刻印象
山中午後容易下雨,拍照時已經開始飄雨,所以並未走到對面一探究竟
往上為丹林村
丹林部落制高點俯瞰,眼前猶如寧靜悠閒的一幅畫
發源於南大武山西南麓林邊溪上有10座大小橋,其中最受矚目的是丹林吊橋,除了有浪漫的「情人橋」之稱
時序入秋後,溪流畔處處白茫茫一片,茂密的芒草就像雪白地毯一樣鋪上大地,情人橋下大片甜根子草景象迷人,是攝影取景好點
假日的河床,是烤肉、露營好地點,但夏季時水量豐沛,溪水暴漲造成潛藏危險,以每年10月至翌年4月的的枯水期為最佳的造訪季節喔
愛作夢的貓 joci,歡迎加入一起賞美景啖美食^^
丹林吊橋/丹林情人橋
地點 : 屏東縣來義鄉丹林村下方屏113線/1.3K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