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捷運真的很方便,
尤其在油價高漲的時候更能節能減碳 ,
某個假日的下午,
搭著捷運散策橋頭糖廠去。
橋頭糖廠有百年的歷史,
但說實在還沒有完整的繞過ㄧ圈,
每回來就是走ㄧ小段而已
而樂趣在於每回來都有新發現,
這回出捷運站往右走,
遇見橋頭藝術村裡的藝術空間--漢景「空間美術館」。
漢景「空間美術館」也是漢景「設計中心」,
以8棟相連的台糖舊宿舍整建而成,
中央保留磚房牆面與屋樑,向外延伸出新增設的空間。
新磚牆採鏤空方式堆築引進風流,
以氣窗調節溫度,用大片玻璃增加採光度,
讓老房舍化身為現代「綠建築」。
空間規劃是以美學設計藝術為核心,
結合建築技術、文創商品、生活餐飲、人文藝術等元素而成。
包括歷史建築保存與再利用、文化與藝術產業化、生態永絮語環境開發。
鏤空磚牆引入涼風,
可愜意的欣賞畫作。
中間ㄧ整排有門牌號是設計工作室
每個轉角處放置休閒座椅
不趕時間坐下來,
處處有好眼界。
隔著大片落地窗,
也可欣賞外面的綠意。
裡面也有鳶尾花開
這是個優雅、自在與慢活的空間美學,
美麗心世界就在與自然共生中,創造出無限的心可能..
繞ㄧ圈出來是文創商品區和輕食區
裝置藝術--
「你受夠橋頭的蚊子了嗎 ?
想不想要有一個大大的蜘蛛網可以把所有的蚊子給吃光光呢 ??」
以漢景空間美術館旁自然元素~枯松葉、垂手可得的物品~咖啡渣/碎玻璃作為媒材,
裝置在具有穿透性的水滴瓶內,如露水點綴的蜘蛛網般,
但~被蜘蛛網黏住的不是蚊蟲,而是遊客呢 !
漢景空間美術館
高雄市橋頭區興糖路五巷一號
免費參觀 周二 - 周日AM10:00 - PM6:00
再來..
走到了白屋
台灣有很多糖廠都是在日本殖民時期興建,橋頭橋廠是全台灣第一座,
建於1901年,也是台灣首個現代化產業的基地
為了接待當時來自各地的重要官員,佔地兩公頃,
格局典雅的糖廠招待所也在同年落成。
後來製糖業沒落,這座極具日本風格的招待所也被棄置,
雜草叢生,逐漸變成當地最陰森的廢墟。
多年後招待所經改建,保育了這片「糖的歷史」,
因主建築是一棟白色的日式建築,所以稱之為「白屋」。
假日與平日入園口不同,
這是假日入園口。
矮矮的圍籬,光在外面看就很吸引人,
是我喜歡的fu
入園費50元,可抵消費,提供輕食飲料。
門票也很有藝術氣息阿 !
進園右方看到瑪格麗特圍繞著的蘋果池,
造於西元1920年,也曾是招待所的消防蓄水池,
現在它多了ㄧ顆「金光搶搶滾」的愛心,
搖身一變成為許願池。
園區中間有ㄧ棵百年夫妻樹,
是一公一母的百年羅漢松相依偎。
這座結構中有著三角形、圓形和拱形的紅磚水塔造型很特別,
是當時日治時代日本留學生到歐美國家學習西方建築後,在台灣建照的水塔,
最特別的是它的紅磚是用高雄愛河邊中都窯場所製造的TR磚
(Taiwan Renga台灣煉瓦),
當時TR磚可說是相當頂級的紅磚,都是用來建造重要的建築物。
水塔下的拱門可以玩捉迷藏
空橋區下面為事務所
屋頂上為了降溫鋪上厚厚一層牡蠣殼,
未爆彈裝置藝術的名稱為「好佳在」。
然後終於走到了白屋主建築,最旁邊為點餐區,
點了餐自己找到喜歡的位置再來跟小姐說。
我們挑選在室內區
甘蔗金桔以甘蔗汁當糖,附著一截甘蔗,
品嘗這懷念的甜滋味,
金桔和甘蔗交融的甜香在嘴裡久久不散..
有時候「模糊也是種美」,
不需要把每樣事都看得那麼真切,或下絕對的定義,
很多感覺不是可以以「二值邏輯」,即「是」與「不是」去思考界分的,
放輕鬆點,給自己ㄧ個有彈性的思考空間 !
正如展覽會場中的這兩句話~
並非在尋求任何解答,我只是不斷的觀察。
「觀察」能讓自己看事物的眼光更加敏銳
加上一顆有"愛"的心
能讓人生的旅途更富生命力、更優美
享受旅程中的每一個步伐、每一口呼吸、每一眼景色
造就了快樂..
溫馨的展覽空間
屬於獨特的白屋
隨處擺放的桌椅,
輕鬆自在。
和風平台戶外座,擺放坐墊,
前身是間8疊6間的木房舍,
現時平台的面積,正是根據木房舍所佔的空間而定。
戶外平台最後是很有禪意的日式空間,
有日本風味的藝術屏風,
三兩坐在平台上,享受陽光及茶點,
頗有日本庭園茶亭之風韻。
在百年大樹下輕談淺喝之間,
可以感受到園景的空間美學。
白屋,充滿了藝術氣息..
樹木蓊鬱,是鳥兒昆蟲的樂園,
樸素就是它最美麗的裝扮 ,
看~樹梢間的陽光碎影,聽~不知的蟲鳴鳥叫..
這招待所要是在中北部,我想一定很夯,
就因為在南部,才享有這種悠閒氣氛。
一個百年的世紀積累出無法一一細數的歷史,
文化隨時代變遷,舊去新來的過程苦樂參半,
然而其中會心微笑的片段,是甜的。
型態可隨時間而變,箇中的味道卻始終如ㄧ。
白屋
高雄市橋頭區興糖路4巷1號
週六~週日 園區開放
週二至週五 採預約制(週一公休)
營業時間AM10:00 - PM6:00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