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來旗津ㄧ回,
這回來在大街上遇見甫於去年底落成的旗後教會。
記憶裡有旗後教會的印象,那是小時候來參加主日學大會之類的活動,
長大之後就未曾見過它,那日一見似熟悉又陌生,因為它已經改頭換面了。
當年..旗後教會,也是醫館
旗津早年稱為旗後,是高雄發跡最早的地區,許多外國貿易商設置據點。
1865年,英國宣教士馬雅各來台宣教,在旗津山腰買地興建簡易醫館,
不僅是台灣第一個西醫醫館,並設置禮拜堂,
成為長老教會在台灣的第一個禮拜堂,當時稱為「打狗禮拜堂」,
國外商人都在此做禮拜,是旗後教會的前身。
教會前後曾歷經3次遷址,禮拜堂建堂、都更及翻修的工程;
往後建築受到颱風、地震影響,屋頂、梁柱老舊損壞,
2010年進行建堂計畫,2013年11月23日獻堂。
重建後的旗後教會新堂,
外觀的拱門、柱形與窗上的半弧造型依然保留舊禮拜堂的建築元素,
象徵傳承與接軌的精神。
建築風格結合哥德式尖拱造型、羅馬廊柱的素材,
融合成典雅宏偉的建築特色。
新堂樓高七層,聳立的歌德式尖塔有三座,
以尖塔的高度來算,最高有10層樓的高度,
從對岸的鹽埕、鼓山都可以一眼看到,
是旗津最高的建築物,在地的新地標。
主堂內,右邊以希伯來文呈現創世記經文,
左邊則以白話字(台語聖經)呈現啟示錄章節。
走進二樓禮拜堂,整個心情都沉靜了下來..
旗津是熱鬧的觀光區,每逢周末假日觀光人潮車水馬龍,
位於觀光旅遊地帶、港口教會,旗後教會推動「觀光宣教」。
借著在地之便,開放禮拜堂,讓遊客借廁所或飲水,也可安靜休息片刻。
在特定的時間內也有供應簡單的午茶
建堂期間,遇上全球金融風暴,物價波動使得教會負擔加增,
然而因著鄰近的旗津地理環境,讓教會看見與聖經加利利海邊環境相仿,
旗後教會會友仿效獻出五餅二魚的行動,
投入義賣、變賣黃金等做為建堂經費,同心合力完成善工。
看看住址~是廟前路喔 !
來到旗津,不妨走進旗後教會看看,
野百合總是盛開..
旗後教會
高雄市旗津區廟前路1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