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堆客家文化園區
綠綠的稻秧結稻穗,遇見稻草人
來到屏東賞過兩攤阿勃勒還有點時間,來到附近的六堆客家文化園區
陽光斜了,走起來也舒服點
沿著湖邊,滿眼是青蔥翁鬱,水波粼影、綠光倒映,一抹抹、深深淺淺的綠恣意暈染出一幅幅自然的畫作
停車場有不少大棵的鳳凰木正嫣紅,阿勃勒也放閃著
起伏的大草地就像鋪著一層綠地毯,令人想在上面打滾阿
忍住了~只有小坐
有新人來拍照,這裡場地免費
看見涼亭走進去,有湖畔木棧道,走這更浪漫
雖有好多警告標語,好好走就沒事
烘烤百年風味 梁屋菸樓
園區的傳統大阪式菸樓建造於民國50年,在歷經一代傳承,近20年的烘烤歲月,最終於民國71年新式烤菸機的引進之下,逐漸成為閒置空間
民國98年,屏東縣高樹鄉梁堃和先生決定將菸樓捐出,並於同年整體搬遷至六堆客家文化園區
菸樓展示館《百年菸樓─記憶燻烤》展覽,以菸田少年─阿堃牯的故事為軸線,述說昔日種菸人家辛勞又溫馨的菸葉農事生活
吸引我眼光的是,旁邊原來種菸草的田現在改種稻子,翠綠中站著一排五顏六色的稻草人
稻草人/禾桿人是臺灣早期常見的農村景象,時至今日,禾桿人在田埂的身影已漸模糊
六堆客家文化園區5/12農事學堂「稻草人活動」的成品就展示在這裡,變成環保、趣味兼具的金色藝術
其實還真的可發揮作用,稻穗已長出,有需要稻草人來幫忙
對遊客來說,留著大大的田埂非常的好走,也是好拍之處,遠拍近拍均宜
田園餐廳在水上,旁邊的荷花也正是花期,不過傍晚真的都睡著了,不吵她
一面走一面回頭欣賞
沈著、溫文不火的紅磚紅瓦屋厝,配上綠油油的稻田與樹林,真的是太match了
在園區裡就有這麼一方田園景觀真舒心
歸來碾米廠
走過來發現這家,好像之前沒看過,回來查了一下,原來是去年10月才開放的
裡面有一座由屏東市歸來碾米廠第三代傳人施信德捐贈,三層樓高的百年礱穀機、客家話稱為「火礱」
展示「火礱~六堆礱間故事」,希望藉由這座跨世紀的火礱,串聯客庄稻穀進出礱間的故事,展現昔日六堆米倉的榮景與歷程
農人辛勤種植的稻穀收割後,須經過多道脫殼碾製的程序,才能成為餐桌上晶瑩剔透的白米飯
過去,用來稻穀脫殼碾製使用的礱具有石礱、木礱、土礱等不同材質,脫殼程序繁瑣且耗時費力
到了日本時代開始有較現代化的設備,將這些繁瑣的脫穀環節串起,省力又可增加產值
這個將稻穀碾製成為白米的地方,則稱之「礱間」
結合過去與學術界合作進行六堆在地「火礱」的調查及成果,將珍貴的資料與火礱相關的物件,重現於六堆園區礱間展示館
刻劃出六堆客家農村最寫實的一面,值得去參觀
工藝產業館
東興紙傘工藝社,販售精美伴手禮、紙傘工藝品等,並有手作DIY
大傘小傘聚一牆,多年前到現在都一樣,可是每次看到都覺得美還是會想拍拍
大斗笠下常有活動與表演,這回我們遇到的是國小合唱團表演,頗有水準也有不少人欣賞
小朋友最愛的應該就是這裡了,綠蔭下有水、有沙、有溜滑梯,在這裡就可以玩一下午,且都是免費的
六堆客家文化園區人文、親子、文創兼具,真的是個老少咸宜,假日好去處
每次來都有不同的感受
2019/5
愛作夢的貓 joci,歡迎加入一起賞美景啖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