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__5529606.jpeg

前些日子看到一篇文章裏頭寫著..

一個喜歡逛古物店收集古物的人看到一個飄洋過海的櫃子很不錯

打開抽屜一看,有不少原主人的信件照片小物等

原來原主人離世後孩子連整理都沒有,就讓二手商來全部帶走了..

從此,他理智得多,不是真心很愛或需要的就不會帶

 

意思是~你珍藏的就是你這輩子的回憶,孩子不是你他不會懂

除非是存款、黃金、房產、地產等有價或不動產

 

吃好穿好用好玩好,把握當下才是屬於自己的

好好對自己,好好愛自己

S__5529608.jpg

(媽媽走後從娘家帶回來的,不知它是什麼,但有媽媽的回憶與筆跡)


***---------------------------------------------------------------------------------------------------------------------------***

曾經看著我們誕生的人,會在我們的眼前死亡;我們的孕育者,最後將由我們來埋葬。

我們不曉得父母的童年和少年時期是怎麼過的,而他們也不會知道在我們這輩子最後幾年的境況,一如我們也見不到我們自己孩子們的晚景。 

我們在我們的原生家庭裡誕生,在我們建立的家庭裡死去。

所以,沒錯,當輪到我們的時候,我們登上國王寶座,因為我們也成了未亡人。

白髮送黑髮才是慘絕人寰,黑髮人送白髮人,乃天經地義,但,還是不容易。 

這就是心理分析所謂的現實考驗。

漫長且無法避免的服喪作用,就從對死去雙親的過分投入開始。

之後,為了活下去,我們才會漸漸放手。

 

那麼,如何而能不感覺罪孽深重地清光父母親的家當?

到頭來,除非是住在代代相傳,物品也是一代疊過一代的祖厝裡,我們的任務確實就是去「清空」父母親的家。

於是有人會試著用不那麼粗暴,比較平緩、溫和的字眼,譬如「打掃」,或甚至是「關起來」。

彷彿所談論的是一座夏日結束時的度假小屋。

但如果這也算是一種告辭,那就是永遠的離別,再也不會結束的假期。

此段出自莉迪亞.阜蘭《 如何清空父母的家:走過喪親之痛

 

***------------------------------------------------------------------------------------------------------------------------------------***

村上春樹形容,「遺物是曾和亡者一起行動的影子。」

摯愛之人離去之際,我們繼承的不只是物品,還是這個人一輩子的生活軌跡。

每次整理遺物,都像是一次生命史的考古。物不再只是單純的物,而是紀念與羈絆。 

但也因為如此,我們在清理的「實用需求」與回憶紀念的「情感需求」上,總是衝突。

一方面希望清空空間,以便再利用;一方面又希望都保留,因為捨不得。

 

「物品只是人生活過的軌跡而已。重要的是你和往生者的情感聯繫,而不是保留這些物品。」

只留下最有意義的,能夠開啟你對亡者回憶的按鈕的紀念物即可。

 

不只面對往生者需要學習遺物整理。

在日本,已有所謂「老前整理」的概念:盡早取捨自己的物品,不讓它們未來成為遺物。

應該怎麼做,才能讓人生從現在開始,到最後一刻都清清爽爽?

以當下的需求為原則,決定物品的去留。

整理好身邊的物,也就是整理好身後事和自己的人生。我們曾在這世上認真活過,隨時都可以沒有罣礙地走。

此段出自《台版遺物整理師》

 

愛作夢的貓 joci,歡迎加入一起賞美景啖美食^^

 

 

 

 

arrow
arrow

    joc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