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7A0020

三代老味道醬就好 新來源醬園白豆蔭醬(白豆鼓)、白蔭油

一個個裝滿歷史的古早陶甕

一項項從阿公傳下來的古早傳統

一步步堅持古早的作法傳承下去

0C4A2515
 

327A0016

說起來我們的導航也厲害,離開 布袋文創HOTEL海漾行館

帶著我們走入小小的巷弄繞阿繞,來到正確的住址,是無人居住的三合院,

東瞧西瞧後看到旁邊裏頭有甕,確定就是它,打電話請來蕭老闆

蕭老闆是從另一側進來,原來從大馬路走進來很近,想來的朋友還是先打電話請蕭老闆帶路喔

327A0015

陽光下的紅磚古宅,綠意陪襯著,走入隱藏版的三合院聚落,恰似走入舊時光

雲嘉南養殖業豐盛,虱目魚、吳郭魚,都是餐桌上常見的菜餚,

與北部不一樣,嘉義沿海一帶烹調鮮魚,常用白豆蔭醬調味,

位於布袋的新來源醬園,就是當地知名的白豆蔭醬老店

0C4A2517

陶甕瓦蓋,令人想一探究竟,

打開,加了層保鮮膜裡面陳釀著黃豆

327A0017

1945年,蕭老闆的祖父就在嘉義縣布袋鎮成立新來源醬園,

以傳統家庭方式生產醬料,隨後家族擴展事業到了高雄,

但蕭老闆的父親則繼續留在布袋,堅持手工製作醬油

蕭老闆初期也到高雄工作,直到父親去世,為了陪伴母親而回到老家繼承父業

在原味十足的農村中,用著家傳的老醬缸,持續延續家傳事業

327A0013

生產的東西很單純,以白豆鼓、白蔭油為主

但製作程序,從蒸煮、發酵到醃漬,都是純手工,其實過程也很繁瑣,更需要豐富的經驗

蕭老闆說 : 6 簍黃豆就是一次的份量

327A0027

 

327A0026

旁有個看得出很有歷史的「斗」,也就是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斗

到現在他們還是以「斗」來測量黃豆的分量,很樂於為五斗黃豆折腰阿

327A0014

辦公室內懸掛的匾額是布袋書法家蔡元亨的墨寶(雙管齊下)

327A0019

古早的醬菜桶,也在記憶中

批發零售都有,做生意就是買大包裝的

327A0021

 

327A0024

在這裡,可看到很多傳統的器具

327A0028

熬煮區

用大灶烹煮黃豆時,溫度非常的高,跟做三溫暖一樣

笑說不僅可排毒美容還不會發胖

327A0030

白鐵桶上圍了圈檜木,可透氣之外煮出來的豆子還多了個檜木香

327A0029

 

327A0032

煮好的黃豆在降到適當的溫度後,就要進行關鍵的接菌手續

醬油的風味就是靠發酵,手工製造必須精確的掌握時間溫度,

沒有工廠的儀器做溫控,靠祖先傳承下來的經驗和智慧,能精準地掌握黃豆的發酵狀態

327A0033

 

327A0031

麴菌發酵後變成灰灰的

很好奇的問 : 可是看成品是黃澄澄的啊?!

原來,灰是黃豆長滿了麴菌,入甕之前要經過清洗,把表面的菌洗掉,就回復真面目,而菌已深入黃豆了

327A0035

 

327A0037

釀製的最後步驟,是放在三合院的大甕裡靜置,

除了加入當地所產的鹽外,還採以鹽水封頂的「溼式發酵法」,

對黃豆形成保護層,味道也較鹽封溫潤,

最後再經由天光日照三、四個月,取出蔭豉做成閩南人愛吃的溼豆豉醬

327A0018

粒粒完好的金黃豆子,色澤很美

在臺灣其他地方的豆鼓都是黑豆,但在雲嘉南一帶的海邊,很多人用黃豆做白豆蔭醬

在五、六十年前,許多布袋人都是拿著碗公來購買,蒸魚時只要兩小匙,幾許薑絲,那味道就很美好很迷人

327A0022

琥珀色的白蔭油

其實新來源醬園的主力是白豆蔭醬,醬油是副產品

釀好的豆蔭撈起後,缸中剩下的汁液製成的白蔭油

可醃漬破布子,也可沾煮

327A0038

展售的產品,有些是來自高雄的新來源,

其實我們是同業,跟蕭老闆的哥哥們也都很熟,對醬油的製程也是很熟悉的

327A0039

因純手工,產量並不是很多,

白蔭油分加防腐劑與不加防腐劑兩種可選,不加防腐劑的就是要冰才能保持新鮮

布袋目前只剩蕭老闆仍舊堅持手工製造,以陽光與純手工醞釀豆豉與醬油,

行經布袋,不妨來這處布袋文化的珍貴遺產參觀體驗,

這歷經三代歲月,也是布袋人記憶中難忘的好風味

2017/10/23

 

歡迎跟著愛作夢的貓 joci 趴趴走,好想知道我們會相遇在哪裡^^

0C4A2526

新來源醬園

地址:嘉義縣布袋鎮新厝仔168號

電話:0928-322-806

休息時間請洽新厝里103號

電話 : 053472249

嘉義好好玩,可多多利用 i憩頭.嘉義 來嘉義旅行~  http://www.itour.org.tw/ 

 

arrow
arrow

    joc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